1.汽油罐车可以具备上装收发油系统

2.化学事故防护常识介绍 化学事故的防护方法

3.汽油油罐车放油阀什么材质

油罐车泄露_汽油罐车泄漏处置方法

1.油罐接合管的设置要求

(1)为了满足金属人孔盖接合和导出静电的要求,接合管应当为金属材质。

(2)为了不损伤装油部分的罐身,便于日常的检修与管理,避免现场安装开孔可能出现的焊接不良和接管受力过大而发生断裂造成的跑油渗油等事故,接合管应当设在油罐的顶部。为使接合管上的底阀或潜油泵的检修拆卸方便,进油接合管、出油接合管或潜油泵安装口,均应当设在人孔盖上。

(3)为了防止油罐车向油罐卸油时在罐内产生油品喷溅而引发静电着火事故,进油管应当伸至油罐罐底50~100mm处。由于45°斜管口或者T形管口的防止静电性能优于其他形式的管口,因此要求油立管的底端应当为45°斜管口或者T形管口。进油管管壁上不得有与油罐气相空间相同的开口。

(4)由于罐内潜油泵的入油口或者通往自吸式加油机管道的罐内底阀的入油口,距罐底太高会有大量油品不能被抽出,降低了油罐的使用容积;太低,会导致罐底污物抽出进入加油机而加给汽车油箱,所以,罐内潜油泵的入油口或者通往自吸式加油机管道的罐内底阀,应当高于罐底150~200mm。

(5)为了安全管理,油罐的量油孔应当设带锁的量油帽。量油孔下部的接合管宜向下伸至罐内至罐底200mm处,以使罐内油品中的静电通过接合管导走,避免人工量油时发生静电放电事故。为了在检尺时使接合管内液位与管内液位相一致,在罐内最高液位以上的接合管上开对称孔。

(6)油罐人孔是制造和检修的出入口,所以,油罐人孔井内的管道及设备,应当保证油罐人孔盖的可拆装性。

(7)人孔盖上的接合管与引出井外管道的连接,一般用金属软管过度连接(包括潜油泵出油管)。以减少管道与人孔盖之间的连接力,便于管道与人孔盖之间的连接和检修时拆装人孔盖,并且保证人孔盖的密闭性。

2.油罐通气管的设置要求

(1)分开设置汽油罐与柴油罐的通气管。为了防止这两种不同种类的油品罐互相连通,避免一旦出现冒罐时,油品经通气管流到另一个罐造成混油事故,使得油品不能应用。所以,汽油罐与柴油罐的通气管,应当分开设置。对于同类油品(如汽油90#、93#、#)储罐的通气管,可以互相连通,共用一根通气立管,以使同类油品储罐气路系统的工艺变得简单,省工、省料,便于改造。即使出现冒罐混油问题,也不至于油品不能应用。但在设计时,应当考虑便于以后各罐在洗罐和检修时气路管道的拆装与封堵问题。

(2)通气管管口应当安装阻火器。这是为了防止外部的火源通过通气管引入罐内造成事故。同时,为了便于油气扩散,避免积聚于地面,通气管的管口应当高出地面,并且不小于4m。为使油气不积聚于屋顶,对沿建筑物的墙(柱)向上敷设的通气管管口,应当高出建筑物的屋面1.5m及以上,以使通气管管口处于爆炸危险区域1区的半径之外。

(3)通气管管口与围墙应当具有安全距离。由于卸油用油气回收,通气管管口的油气泄漏量比较小,相应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的2区半径为2m,比不用油气回收卸油减少了1m。但由于围墙以外的火源不好管理,难以控制,为了避免其爆炸区域的范围扩延到围墙之外,因此通气管管口与围墙的安全距离,汽油不应小于3m,柴油不应小于2m。

(4)通气管的直径应当根据汽车油罐车卸油管道的直径确定。目前,很多加油站的油罐通气管用直径不小于50mm的管子,由于管细阻力太大,导致卸油时间较长。很多加油站为了加快卸油速度,在卸油时直接打开量油孔排气,大大增加了火灾危险和环境污染。为了卸油安全,对于未实现油气回收卸油的加油站,油罐通气管的直径不应小于80mm。

(5)通气管管口与建筑物门窗或者其他孔洞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3.5m,以防止排出的油气进入建筑物内引起火灾。

(6)通气管管口应当设呼吸阀和阻火器。汽油通气管管口应当安装机械呼吸阀,同时防火止外部火源的侵入,在呼气管管口的机械呼吸阀处还应当安装阻火器。

(7)通气管管口设呼吸阀工作的正压值宜为2~3kPa,负压值宜为1.5~2kPa。

3.油罐车与油罐连接管道的设置要求

(1)在卸油用油气加回收时,油罐车与油罐必须设置供油气回收连接软管用的油气连接口,否则就无法使地下油罐排出的油气回到油罐车的油罐中。为了使卸油后拆除油气连通软管之前关闭系统,使得油罐车与油罐内的油气不泄漏,油罐车的油气回收管道接口上还应当装设手动阀门(通常宜用球阀)。

(2)为了方便管道连接,密闭卸油管道的各操作接口处应当设快速接头和闷盖,这样可对快速接头的口部起保护和密闭作用。为了使卸油后拆除油气回收连通软管前能够关闭系统,使地下油罐内的油气不泄漏。站内油气回收管道接口(指由地下油罐直接接出的油气管道端部快速接头)前应当装设手动阀门。

(3)为了便于操作和油气扩散,加油站内的卸油管道接口、油气回收管道接口应当设在地面以上。

(4)当汽油油罐车的卸油用密闭油气回收系统时,由于油罐处于密闭状态,在卸油过程中不便人工直接观测油罐中的实际液位,为了及时反映罐内的液位高度和防止罐内液位超过安全高度,地下油罐应当设带有高液位报警功能的液位计。

4.工艺管道的敷设要求

(1)加油站内的工艺管道,除了必须露出地面的以外,均应当埋地敷设。当必须用管沟敷设时,管沟必须用中性沙子或细土填实。

(2)埋地管线应当用焊接连接。由于管线的连接用焊接比用法兰连接可以节省材料和工程量(管线若全部用法兰连接,法兰和螺栓的质量一般要占管线质量的8.5%),且焊接连接施工方便,管子不会渗漏;而用法兰连接工作量大(一对法兰连接的焊缝长度是焊接连接焊缝长度的2~4倍),且法兰连接处容易渗漏,其垫片需要定期更换,多一对法兰就多一处渗漏的隐患。特别是管道埋入地下时,法兰连接和丝扣连接都不能用。因此,管道的连接,除必须的外,应当尽量减少法兰连接。

(3)卸油管道、卸油和加油油气回收管道和油罐通气管横管,应当坡向埋地油罐。因为油罐的进油管卸油后,管内油品自流入罐,有利于安全。而通气管横管以及油气回收管因其容易产生冷结油,会影响管道气体流通。因此,卸油管道、卸油和加油油气回收管道和油罐通气管横管,应当坡向埋地油罐。其中,卸油管道的坡度,不应小于2‰;卸油和加油油气回收管道和油罐通气管横管的坡度,不应小于1%,否则油品放不干净,以使管道处于畅通状况。对于供加油机的油罐出油管道,当有条件时,也最好坡向油罐,以具备放空条件,便于今后检修。如果受地形限制,加油油气回收管道坡向埋地油罐的坡度无法满足此要求时,可以在管道靠近油罐的位置设置集液器,且管道坡向集液器的坡度1%。

(4)为了预防在卸油过程中软管聚集静电荷,使操作中不发生静电起火问题。卸油用的连通软管应当选用耐油和导静电软管,连通软管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80mm。

(5)埋地管线应当用不低于加强级的防腐保护层。埋地工艺管道的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4m。敷设在混凝土场地或道路下面的管道,管顶低于混凝土层下的表面,不得小于0.2m。管道周围应当回填不小于100mm厚的中性沙子或细土。

(6)为了便于检修,防止由于管道渗漏带来事故隐患,工艺管道不得穿过或跨越站房等与其无直接关系的建(构)筑物。当油品管道与管沟、电缆沟和排水沟相交时,应当取相应的防渗漏措施。

(7)不导静电的热塑性塑料管道必须埋地敷设,且管道内油品的流速不应大于2.8m/s;对于管道在人孔井内、加油机底槽和卸油口等处未完全埋地的部分,还应当在满足管道连接要求的前提下,用最短的安装长度和最少的接头。因为对不导电非金属复合塑料管道来说,只有埋地敷设才能做到不聚集静电负荷。

汽油罐车可以具备上装收发油系统

不会。根据查询太平洋汽车网得知,汽油罐车的设计会考虑到安全性,并具备防止意外发生的安全措施,汽油罐车会配备一个防溢装置设备,可以在罐车上方的加油口周围形成密封,以阻止油料溢出或蒸汽泄漏,加油枪和油箱之间也设有阀门和安全装置,以确保安全进行加油操作。

化学事故防护常识介绍 化学事故的防护方法

1、油罐汽车和新投入使用的铁路罐车应具备底部装卸油系统,并具备油气回收功能;

2、油罐汽车底部装卸油系统公称直径应为100mm,底部装卸油系统包括卸油阀、紧急切断阀、 呼吸阀、防溢流系统及连接管线等;

3、油罐汽车油气回收系统公称直径应为100mm,油气回收系统能够将向油罐汽车发油时排出的 油气密闭输入储油库油气处理装置;运输过程中能够保证油品和油气不泄漏;卸油时能够将产生的油气回收到汽车油罐内。任何情况下不应因操作、维修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发生油品泄漏;

4、油罐汽车油气回收耦合阀、底部装卸油密封式快速接头应集中放置在管路箱内。多仓油罐汽车应将各仓油气回收管路在罐顶并联后进入管路箱;

汽油油罐车放油阀什么材质

能力训练网权威发布化学事故防护常识介绍,更多化学事故防护常识介绍相关信息请访问少儿综合素质训练网。 导语以下是大范文网整理的化学事故防护常识介绍,欢迎阅读!

一、常见的危险化学品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有:液化气、管道煤气、香蕉水等油漆稀释剂、汽油、苯、甲苯、甲醇、氯乙烯、液氯(氯气)、液氨(氨、氨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氟化氢、过氧化物、氰化物、黄磷、三氯化磷、强酸、强碱、农药杀虫剂,等等。

 二、危险化学品引起的伤害

 1、刺激眼睛、流泪致盲。

 2、损伤呼吸道、胸闷窒息。

 3、灼伤皮肤、溃疡糜烂。

 4、麻痹神经、头晕昏迷。

 5、燃烧爆炸、物毁人亡。

 三、如何预防化学事故

 1.了解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不盲目操作,不违章使用。

 2.妥善保管身边的危险化学品,做到标签完整,密封保存,避热避光,远离火种。

 3.居室内不要存放危险化学品。

 4.乘坐车、船、飞机不要携带危险化学品。

 5.室内积聚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过高时,应按应对燃气泄漏办法处置

 四、化学事故的防护

 1.呼吸防护:在确认发生毒气泄漏或袭击后,应马上用手帕、餐巾纸、衣物等随手可及的物品捂住口鼻。手头如有水或饮料,最好把手帕、衣物等浸湿。最好能及时戴上防毒面具、防毒口罩。

 2.皮肤防护:尽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或用床单、衣物遮住裸露的皮肤。如已备有防化服等防护装备,要及时穿戴。

 3.眼睛防护:尽可能戴上各种防毒眼镜、防护镜或游泳用的护目镜等。

 4.撤离:判断毒源与风向,沿上风或侧上风路线,朝着远离毒源的方向迅速撤离现场。

 5.洗消:到达安全地点后,要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流动的水冲洗身体,特别是曾经裸露的部分。

 6.救治:迅速拨打“120”,将中毒人员及早送医院救治。中毒人员在等待救援时应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致使病情恶化。

 7.食品检测:污染区及周边地区的食品和水源不可随便动用,须经检测无害后方可食用。

 面对突发爆炸事故,我们并非完全束手无策,有许多应急措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伤害。这里我们编译整理了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的应急指南。希望大家都平安。

 当不明爆炸发生、可能伴随化学泄漏时:

 如果可能,尽快判断爆炸和可能化学泄漏发生的地点。

 立刻远离爆炸/泄漏区!

 如果你身边有东西掉落,钻到结实的餐桌或书桌底下。停止掉落时,迅速离开,要当心明显不稳的地板和楼梯。从大楼撤出时,要格外小心掉落的杂物。

 不要站在窗户、玻璃门前或其它有潜在危害的区域。

 让出人行道或街道供急救人员或其它尚未撤离的人使用。

 如果爆炸/泄漏发生在你所在的建筑,你应该:

 尽快离开,但躲开沾染区。

 如果有烟雾,低下身来。不要停下来回去取个人物品或打电话。

 切勿使用电梯。

 如果无法离开建筑,或者无法穿过爆炸区域,那么寻找尽可能远离爆炸区的地方,然后就地取防护措施(见文末)。

 如果爆炸发生时你在室外,你应该:

 计算一下怎样最快能找到新鲜空气。判断一下你应该尽快逃离还是进入最近的建筑就地防护。

 如果选择逃离,判断风向,立刻向爆炸点上风方向移动。

 如果你被困在废墟里,你应该:

 如果可能,用手电筒给救援人员打信号告知你所在位置。

 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救援人员能找到你所在的位置。

 如果可能,吹口哨给救援人员打信号。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大喊。喊叫时会让你吸入危险量的灰尘。

 避免不必要的挪动,这样你不会搅起尘土。

 用任何手边的东西捂住口鼻。(密织棉料用来过滤很不错。尽量通过这种材料呼吸。)

 如果你得到通知要留在家中,或者因其他原因决定就地防护:

 用好所有已知信息和你的常识,判断何时需要逃离,何时应当取就地防护措施。

 如果家人和宠物在身边,确保他们一起进屋。

 锁门,关窗,关上通风口和壁炉。

 关闭风扇和空调。

 藏身在内侧的屋子里,窗户尽可能少。

 带上你的应急储备物资。

 用2-4毫米厚的塑料纸和胶条封死所有门、窗户和通风口。可以事先将塑料纸裁好以节约时间。

 用胶条时,先贴住角落,再封死边缘。

 当地可能无法立即提供应急应对信息。但你依然应该关注电视、收音机和互联网,随时了解情况。(编辑:Ent)

 对于普通公众,了解化学常识,掌握遭遇化学品爆炸(泄漏)时基本的自救技能,也成为迫切之需。新京报记者连线北京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副主任医师林英及一位正在北京待命准备前往现场的感染防护专家,告诉大家在“遭遇化学品爆炸(泄漏)

 事故时,我们该如何自救?”

 ■自救5招

 1面对冲击波怎么办?

 伏地寻找遮挡物躲避冲击波伤害

 通过现场亲历者拍下的,我们看到了爆炸的惨烈,同时也发现,这些拍摄者在拍摄过程中可能遭受到了冲击波的影响。

 有资料显示,对于人体而言,冲击波超压为0.5大气压时,人的耳膜破裂,内脏受伤;超压为1大气压时,作用在人体整个躯干的力可达4000-5000公斤,在这么大的冲击力挤压下,人体内脏器官严重损伤,尤其会造成肺、肝、脾破裂,甚至导致人员死亡。

 果壳网总编辑徐来通过提醒现场亲历者,一旦发生爆炸,有不明原因的闪光,请不要拍照,先躲避。应立即先背对着闪光,双肘撑住自己的身体趴在

 地上,同时张大嘴来保持内外耳的压力平衡,如果能躲在遮挡物后面就更好。即便外伤不是很明显的情况下,仍然要到医院接受详细的检查。

 发生爆炸后,肺爆震伤较之其他脏器损伤的机会多并且程度重。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副主任医师孙兵指出,目前认为,肺爆震伤是

 在冲击波导致的肺损伤“第一次打击”基础上,由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引发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造成肺部的“二次打击”。

 肺爆震伤的临床表现迟,症状重,持续时间长。有研究显示,患者一般在伤后3-6天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部分患者进行性加

 重,需给予呼吸机通气。且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在伤后10天左右会出现肺部感染征象,特别是合并烧伤的患者,这部分患者均存在免疫力低下,是并发肺部感

 染的直接诱因。

 2爆炸后如何撤离?

 应顺着上风向往外撤离

 林英介绍,化学品爆炸对人体的危害,除了冲击伤、烧烫伤,各种化学品燃烧后产生的粉末,可能进入呼吸道或口腔;有毒有害气体,会被吸入呼吸道,

 造成急性中毒等损害;也有可以经皮肤吸收的浓度较高的毒气或粉末会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因此,遭遇化学品爆炸后,周边人群应尽快撤离事故现场,绕开爆炸地中

 心点,跑到上风向,往外撤离。

 但撤离到哪里是安全距离?林英坦言,每种化学品爆炸后产生的气体量、毒性,以及事故发生的环境,当时当地的风向风力都不一样,须由专业部门(环

 境、卫生等部门)做好事故地及周边的空气监测,判断污染物种类、含量后,提供给当地组建的应急指挥中心,才能科学判定安全距离和撤离范围。

 夏天的风力较小,空气中污染物和有害气体飘散较慢。但林英建议,遭遇危化品爆炸事故后,周边居民应注意自己的手机、广播、电视等通讯设备,如果发出撤离通告,应遵循统一通告有组织地顺序撤离。

 3口罩可以防护吗?

 专业防护为主尽量穿长袖衣裤

 在京待命的感染防护专家告诉新京报记者,化学品爆炸后,在事故中心区(0米-500米)和事故波及区域(500米-1000米)应穿戴轻型防化

 服。如果救援现场存在氰化物,救援人员应当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呼吸道防护可使用空气呼吸器,若可能接触氰化物蒸气,应当佩戴自吸过滤式

 防毒面具(全面罩)。

 林英也强调,每个人在撤离时,最好能穿上长袖衣裤,戴上防护口罩。实际上,每种危化品爆炸后产生的危害不同,需要使用的防护口罩种类也不同。“普通人很难拥有专业防护口罩,如果家里有防尘口罩,也可以遮蔽一些粉尘的危害。”

 感染防护专家提醒,离开污染区后,应尽快脱下受污染的衣物,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同时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和头发至少5分钟,冲洗过程中应注意保

 护眼睛。若皮肤或眼睛接触氰化物,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5分钟以上。若其戴有眼镜且易取下,应当立即取下,困难时可向专业人员请求帮助。

 4何时是最佳就医时间?

 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林英介绍,不同化学品爆炸后,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有的有刺激性气味,有时却是无色无味。

 以此次天津瑞海物流危化品仓库大爆炸事故中备受关注的为例。在正常保存状态下,是一种无色晶体。氰化物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

 吸收和皮肤接触吸收对人体产生危害。遇水、遇酸后,会产生氰化氢。氰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苦杏仁味儿的剧毒气体。“但大约有40%的人,闻不到苦杏味

 儿,如果(人体)没有专业防护,很容易吸入。”林英说,氰化氢的致死量,是0.5毫克/每升空气中。因此,处置泄漏或爆炸后的氢化钠,需要专业人员穿戴A

 级防护装备,呼吸防护一定要用隔绝式的,不能用过滤式呼吸防护器。

 “但是,如果引发爆炸,一定是大剂量的化学品,人接触后也应引起急性的毒性反应。”林英介绍,是剧毒物质,即使是吸入或吞入少量氰化物,也会导致人体出现急性中毒反应,多数在1小时内就会出现上呼吸道麻木、头昏头痛、胸闷、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快等反应。虽然个人体质不同,吸入量不同,但

 短时间一定会出现不适反应。

 因此,如果撤离事故现场后,感到口腔、上呼吸道刺痛或麻木、头昏头痛,一定要及时就医,林英强调,有些化学品中毒,包括剧毒的氰化物,都有特效解毒剂,所以一定要寻求专业的医疗救护。

 5如何饮水更安全?

 先用应急水源或瓶装水

 关于饮水安全,林英建议,在确认爆炸现场排放的污染物完全得到专业处置,不会混入生活水源之前,应该避免饮用管线供应的自来水、或地下水,尽量使用救援者提供的应急水源,或者瓶装水。

 不过,在这次天津大爆炸事故中,天津市环保局和驰援天津的北京军区均公开表示,爆炸事故现场空气已达标,针对地下两个监测点出现氰化物超标的情

 况,事故现场已用水泥封堵所有的污水外排处,并设置应急废水收集区。现场产生的废水,将由罐车提取至专业污水处理点,所有措施均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不会对

 周边居民、群众造成次生危害。

铝合金、不锈钢。根据阿里巴巴查询显示,罐车下装口放油阀,?321.00,材质:铝合金不锈钢。放油阀,英文:oildraivalve,利用外加设备形成的真空吸力,将各类发动机、波箱、差速器等等设备中的使用过的润滑油排放出来的单向阀体,简称放油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