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局势会导致原油价格大幅上涨_巴以冲突对原油
1.近五年来国际上的重大
2.目前世界的能源形势
3.国内油价调整新消息,今晚油价或迎年内第七涨,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4.2007年十件国际大事
5.国产特种钢横空出世!几大巨头联合攻破,3亿桶原油储备仍不乐观
一、伊外长回应内容解析
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在最近的一次访
中,对于伊朗是否会卷入巴以冲突的问题作
出了回应,他表示“伊朗不排除参战的可能
性”。这一回应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和猜测,那么,这句回应到底意味着什么
呢?
首先,阿卜杜拉希扬的回应表明了伊朗对于
巴以冲突的态度并不明确。他并没有直接表
示伊朗将会参战,而是使用了“不排除参战
的可能性”这种模糊的表述,这就意味着伊
朗既有可能选择参战,也有可能选择不参
战。
其次,阿卜杜拉希扬的回应还暗示了伊朗对
于以色列的敌对态度。尽管他没有明确表示
伊朗将会对以色列取行动,但是我们可以
从他的回应中推断出伊朗对以色列的不满和
威胁。
二、伊朗参战可能的影响
如果伊朗真的参战,那么对于地区安全、美
伊关系、石油市场等方面都将产生重大影
响。
1.地区安全:伊朗参战将使得中东地区的
局势更加紧张和不稳定。这将可能导致
更多的暴力冲突和人员伤亡,甚至可能
引发大规模战争。
2.美伊关系:伊朗参战将进一步恶化美伊
之间的关系。美国已经对伊朗实施了严
厉的制裁,如果伊朗参战,那么美国可
能会取更加激进的措施,甚至直接对
伊朗发动军事打击。
3.石油市场:伊朗参战将可能对石油市场
产生一定的影响。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
织(OPEC)的重要成员之一,如果伊
朗参战,那么其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可能
会受到影响,这将对全球石油市场产生
一定的冲击。
三、中东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中东地区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政治都非常复
杂,因此中东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也存在。目
前,中东地区存在着多个冲突和矛盾,例如
巴勒斯坦-以色列冲突、叙利亚内战、也门
内战等等。如果这些冲突和矛盾继续升级,
那么就有可能引发大规模战争。
同时,伊朗参战也将增加中东战争爆发的可
能性。如果伊朗决定卷入巴以冲突,那么这
将可能导致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
进一步升级,从而引发大规模战争。
四、各方对伊朗参战的立场
目前,各方对于伊朗参战的立场并不一致。
以下是一些主要国家和组织的立场:
1.美国:美国一直反对伊朗卷入巴以冲
突。美国认为伊朗是一个具有威胁性的
国家,如果伊朗参战,那么这将可能引
发更大规模的战争。因此,美国一直试
图通过外交手段阻止伊朗参战。
2.以色列:以色列担心伊朗会利用巴以冲
突来扩大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因此以
色列强烈反对伊朗参战。以色列已经表
示,如果伊朗参战,那么以色列将取
坚决的措施予以打击。
3.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国家对于伊朗参战
的态度各不相同。一些国家如沙特阿拉
伯和阿联酋等视伊朗为对手,希望利用
此次冲突削弱伊朗在地区的影响力。而
另一些国家如卡塔尔和科威特等则主张
保持冷静,避免冲突升级。
4.欧洲:欧洲国家对于伊朗参战的立场比
较复杂。一方面,欧洲国家不希望中东
地区爆发大规模战争;另一方面,欧洲
国家也担心伊朗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因此,欧洲国家一直在努力寻求和平解
决方案。
五、国际社会应取的行动
面对伊朗参战的可能性,国际社会应该取
以下行动:
1.加大外交努力:国际社会应该加大外交
努力,通过谈判和对话化解中东地区的
冲突和矛盾。各方应该坚持和平、公
正、合理的原则,避免取过激行动引
发更大规模的战争。
2.强化沟通与协调:国际社会应该加强沟
通与协调,特别是美伊之间的沟通与协
调。美国和伊朗是中东地区两个最重要
的国家之一,如果这两个国家之间发生
冲突,那么将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战
争。因此,国际社会应该积极促进美伊
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近五年来国际上的重大
2000年上半年有182天。
2000年为闰年,上半年共182天。其中:1月为31天,2月为29天,3月为31天,4月为30天,5月为31天,6月为30天。
2000年共53周,366天。同时就农历而言,为农历庚辰年(龙年),无闰月,共354天(2000年2月5日-2001年1月23日)。
扩展资料
2000年大事记
1、原油价格走高,各方联手干预
3月7日,伦敦和纽约市场原油价格在持续上涨近一年后,突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规定的上限,分别飙升至每桶31美元和34美元,创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最高纪录。美国被迫宣布动用3000万桶的“石油战略储备”,欧佩克和非欧佩克成员国也开始增加石油产量。
2、普京当选总统,俄欲重振雄风
3月26日,在提前举行的俄罗斯总统选举中,代总统普京当选为俄第三届总统。普京上台后,提出“重振俄罗斯”的口号,力图用新思想、新作风、新政策改变俄罗斯的现状,意欲建立强有力的国家体系,重新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
3、朝韩首脑平壤会晤 半岛局势趋向缓和
6月13日至15日,韩国总统金大中访问平壤,与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举行首次会晤。双方共商民族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的大计,签署了历史性文件《共同宣言》。
4、巴以爆发流血冲突,和平进程再度受阻
9月28日,以色列利库德集团***沙龙不顾巴勒斯坦方面的反对,强行参观耶路撒冷老城内的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巴勒斯坦人的抗议浪潮,并导致巴以之间爆发持续性大规模流血冲突。
5、美国大选胜负难决,联邦高法一锤定音
11月7日美国大选投票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围绕着决定大选结果的佛罗里达州选票统计问题,展开了长达36天的“诉讼战”。
12月12日晚,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佛州最高法院允许人工重新计票违宪的裁决。13日晚,戈尔宣布竞选失败,布什将出任美国第五十四届总统。
百度百科-2000年 (年份)
人民网-2000年国际十大新闻
目前世界的能源形势
2006年国际十大新闻
一、巴以政坛变化双方冲突加剧
二、埃及客轮红海失事千人遇难
三、伊拉克安全局势恶化
四、黎以武装冲突造成灾难
五、国际原油价格剧烈变动
六、冥王星不再列为太阳系行星 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不再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列为太阳系行星按照大会表决通过的行星新定义,太阳系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被归入矮行星。
七、执政后迅速访华
八、核不扩散努力遭到重大挫折
九、第61届联合国大会举行全体会议并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
十、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
2007年国际新闻
1.原油价格震荡冲高 能源安全日显重要
2.全球变暖威胁人类 巴厘大会共商对策 气候变暖将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以及许多间组织、非组织的代表与会。这次大会是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着重讨论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安排等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进一步承担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15日,大会最终通过“巴厘岛路线图”,决定在2009年年底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新安排举行谈判,为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所导致的自然灾害日益严重。气候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也是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欧盟首脑会议、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和联合国大会等众多国际会议的重要议题。
3.巴基斯坦前总理、人民党*** 贝娜齐尔·布托遇刺身亡
4.“嫦娥一号”成功奔月 太空探索再掀热潮 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11月26日,中国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首幅月球图像。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成功发射探月卫星。今年,全球太空探索热潮再度升温。美国“奋进”号、“阿特兰蒂斯”号和“发现”号航天飞机先后升空。8月14日,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女士在“奋进”号航天飞机上通过开设了第一堂“太空教室”课。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探月卫星升空。俄罗斯、德国、印度、韩国等也提出向月球发射探测器。人类探月成为太空探索新亮点。
5.美国调整中东政策 巴以和谈艰难重启
6.朝核会谈取得突破 半岛局势明显缓和
7.情报否认伊研核武 美国坚持施压
8.次贷危机波及世界 全球影响余波未止 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次级抵押危机浮出水面。8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恶化,并波及其他金融市场。一些涉足次贷或相关业务的银行、基金遭受巨额损失。受次贷危机冲击,世界各地区主要股市,以及与次贷相关的债券市场出现较强震动。
9.俄强力振大国声威 与西方摩擦趋加剧
2008年国际十大新闻
1.油价大起大落牵动全球神经
2.缅甸遭风暴袭击损失惨重
3.泰国政局持续剧烈动荡
4.朝核问题一波三折
5.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
6.俄格冲突加深俄与美欧对立
7.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
8.当选美国第56界总统
9.印度孟买遭受恐怖袭击
10.以军空袭重挫巴以和平进程
2009年国际十大新闻 (新华社)
一、国际社会联手打击海盗活动
二、入主白宫施外交新政
三、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遇波折
四、美俄卫星相撞引发太空安全担忧
五、中美关系新定位战略内涵丰富
六、甲流疫情蔓延多国开展疫苗接种
七、日民主党大选获胜取代自民党执政
八、世界经济从危机开始走向复苏
九、《里斯本条约》生效加速欧盟一体化进程
十、哥本哈根会议艰难达成协议
2010年国际新闻
1.阿联酋的“迪拜塔”正式竣工启用,同时改名为“哈利法塔”。该塔高828米,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高建筑物
2.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中位于首都太子港西南约16公里处,震源深度约10公里,造成我国8名维和官兵遇难,10人失踪,至少造成22.26万人遇难、32万人受伤、869人失踪。
3.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载有83名乘客和7名机组人员的波音737-800型客机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机场起飞后不久坠入地中海,机上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4.智利发生里氏8.8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20公里的马乌莱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约60公里,至少造成452人死亡、96人失踪。
5.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乘坐的图—154专机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坠毁,机上96人全部遇难
6.2010南非世界杯开幕。本届世界杯在南非的十个城市举行,是首次在非洲举行的世界杯。西班牙队夺得冠军。
7.澳大利亚执政党工党举行党内选举,副总理朱莉娅·吉拉德当选党首,取代现总理陆克文成为澳首位女总理,随后吉拉德在议会大厦宣誓就任澳大利亚新总理
8.香港一旅游团客车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被劫持,造成8名香港游客死亡、7人受伤
9.柬埔寨首都金边钻石岛发生严重踩踏,造成353人死亡,393人受伤
希望你能纳
国内油价调整新消息,今晚油价或迎年内第七涨,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我们所处的时代堪称“能源时代”。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能源,世界能源形势的热点问题更是举世瞩目。
一、世界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在较长时期内仍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能源基础
目前全世界能源年总消费量约为134亿吨标准煤,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能源占85%,大部分电力也是依赖化石能源生产的,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热等能源仅占15%。化石能源价格比较低廉,开发利用的技术也比较成熟,并且已经系统化和标准化。虽然发达国家遭受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打击后,千方百计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但是今后20多年里,石油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全球需求量将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长;煤仍然是电力生产的主要燃料,全球需求量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可见化石能源仍然是我们在这个星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能源基础。
有统计表明,2020年全世界能源消费量将是目前的3倍。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世界各国能源消费量与GDP的增长程度有密切的相关性。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来看,人均GDP在1000至10000美元之间,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GDP超过10000美元之后,人均能源消费量放缓。我国正处在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的起步阶段,石油需求增势强劲,预计今年原油消费量为2.7亿吨,2020年将达到4.0-4.5亿吨;而我国是一个人均能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储量分别占世界平均值的20.1%、5.1%和86.2%,尤其是原油,目前对外依存度是1/3,2020年将超过1/2,供需矛盾相当尖锐。
二、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和能源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困扰人类
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走向枯竭和化石能源利用对环境的污染这两个老问题,依然困扰人类。
世界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特征,使得化石能源枯竭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因为作为能源主体的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总有枯竭的那一天。日前《2004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测算世界石油总储量为1.15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速度计算,可供生产41年。作为世界石油龙头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储量达2500亿桶,日产量800多万桶,分别占世界石油总储量和总需求量近1/4和近1/10。这个国家以“我们每天为世界提供石油”作为使命,在过去30多年间确实起到世界石油供应稳定器的作用。但是,沙特石油公司高级职员私下表示:“我不知道这种情况能够持续多久。”因为沙特老油田已经接近产油高峰期,而开新油田的难度非常大。世界各大产油国也都大致如此,阿曼目前的产量仅是其高峰时的1/5,美国石油开量每年下降3%,传统的石油出口国印度尼西亚甚至一度需要进口石油应急。全球再找到大型油田的可能性非常小,只能寄希望于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加拿大油砂和几处深海大陆架。这种状况加剧了人们对不可再生能源走向枯竭的危机感。近年来国际市场油价持续走高,很大程度是这种危机感的直接反应。
目前以煤炭、石油为主的世界能源结构带来全球性能源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为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气体排放等。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大气污染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在欧洲和北美也出现了超越国界的大气污染,形成了广泛的环境酸化,上千个湖泊的湖水酸度达到了不能支持鱼类生存的程度,酸性气体所造成的腐蚀损失,每年高达10亿美元。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都居世界前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使全球变暖,2003年成为有史以来最炎热的一年,因此联合国呼吁各国签署《京都协议书》,以减少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做出积极响应,而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的美国,出于自身经济扩张的考虑,拒绝签署《京都协议书》,使国际社会同温室效应问题的斗争举步维艰。
三、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拉开序幕
化石能源除了必将枯竭和环境污染这两个老问题受到全人类的特别关注以外,近些年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也格外引人注目。
世界石油工业历经近150年的发展,到20世纪末形成了从西北非经中东、里海、中亚、西伯利亚到远东的石油储产区域和以北美、西欧、东亚为主的世界石油消费区域,两者供需关系严重错位和失衡,导致以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与以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为首的中东产油国家的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突出,“强强抗衡”成为上世纪后30年石油地缘政治的主旋律。以往历次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都是石油地质现带动的,美国油田、巴库油田、中东油田、北海和墨西哥湾油田的相继发现,都使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为之一变,世界石油市场结构随之做出相应的大调整;然而进入本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之后,世界石油地缘政治“多元化”初露端倪,并引发世界石油市场结构的大调整。
这次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涉及需求结构调整、供应结构调整、资本结构调整和新石油储产中心开辟等石油领域的方方面面,其时间持续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前所未有的。主要表现在:
石油需求多元化。虽然发达国家石油需求仍然主导世界石油需求市场,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石油消费量将追超发达国家。
石油供应多元化。欧佩克在世界石油市场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其控制国际油价的局面正在打破,非欧佩克产油国发展势头强劲,俄罗斯的能源大国地位得以确立,挪威、加拿大等国的传统地位仍然保持,伊拉克的特殊地位将逐渐突出,石油供应国形成“群雄并立”的格局。
石油资本多元化。世界石油产业被西方几大石油公司所垄断的局面将被打破,发展中的地区大国全力支持本国石油公司在全球争取石油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份额,招商引资将是各产油国迅速提高石油效益的必然选择,联合开发将是各石油公司规避海外投资风险的最佳策略,区域合作将是各石油需求国趋利避害的当务之急。
这样的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需求激增的拉动。人类在过去150年已经消耗了9500亿桶石油,占全球已探明化石能源总量的44%,其中大部分是近50多年在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消耗的。进入本世纪,随着工业的新一轮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能源需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能源消耗量也出现“加速度”的趋势,欧佩克预计今年世界石油日需求量将比去年增加200万桶。可以说需求激增拉动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供应风险的激励。在目前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生产能力略有节余的表象下面,孕育着种种危机,包括世界石油产量将越过顶峰而呈下降趋势;全球石油地质储量连年增加,但是可开的商业油源却呈下降趋势;新油田的开发需要大投资、长周期和高风险等等,导致世界石油供应不确定的风险凸显。加上石油所特有的地缘政治风险,诸如巴以冲突加剧、伊拉克局势动荡和恐怖袭击对石油设施的破坏,都促使各国加强石油生产、运输、贮存的安全措施,争取多渠道的稳定油源,并且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以确保石油供应。可以说石油供应风险意识激励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美国石油霸权战略的催化。美国将控制石油作为其全球霸权战略的核心内容,将控制伊拉克作为制服中东产油国家的“石油王牌”,遏制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地区大国获取石油。为此,美国取的石油战略是:抢占中东石油地缘战略支点,控制里海和中亚石油区,抢滩非洲石油区,削弱欧佩克,插手俄罗斯石油公司,控制国际输油管线,以确立新的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这样的石油霸权战略,使各产油国、石油需求国甚至美国的盟国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制定并实施自己的石油安全战略,确保自己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应有地位。可以说美国石油霸权战略催化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各国的推动。各国为了应对世界石油供需不平衡矛盾和规避石油地缘政治风险,尤其为了应对美国的石油霸权战略,都将石油保障纳入国家发展安全战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形成的需求方急需开辟新油源,新老产油国形成的供应方积极开发新产能,新供需关系和新运输保障也都应运而生。各国支持本国石油公司争取境外石油份额和参与世界石油市场竞争。可以说各国推动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新技术的保障。新技术使开发深海油田和复杂地质构造的陆地油田成为可能,使液化天然气便于储运和利用,使输油管线成为供需双方的联系纽带。可以说新技术保障了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
世界石油市场结构新一轮大调整为新一轮长期投资浪潮创造了条件。新一轮长期投资浪潮需要大投资、长周期和高风险,在数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赢利,这就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国际油价将持续走高的深层原因。
四、世界各国纷纷制定能源安全发展战略
如今,依然困扰人类的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世界能源结构带来的化石能源枯竭和能源环境污染问题以及随着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呈多元化态势和世界石油市场结构大调整的展开,使能源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国家能否安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社会经济的重大战略问题,各国都从安全和发展两个方面制定了国家能源战略。
首先,各国将石油保障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减轻对欧佩克石油的依赖,转而开辟西非、中亚和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的新油源;中国、印度、东盟、韩国、巴西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集团积极寻求多渠道石油来源;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老、新产油国都把石油作为本国经济腾飞的“金钥匙”,纷纷制定了“石油兴国”、“石油强国”的战略;世界各国都对石油运输保障和战略储备予以高度重视,例如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美国等国都在建设长距离输油管线,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联合维护马六甲海峡安全,中国和印度筹建石油战略储备设施,等等。
其次,世界各国都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将合理利用和节约常规能源、研发清洁的新能源和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基本国策,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有效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的目标,从而形成如下发展趋势:
高新技术成果在能源工业迅速推广应用。能源工业正在由低技术向高技术过渡,新技术已迅速地渗透到能源勘探、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利用的各个环节,例如自动化生产设备使煤矿开效率成倍提高,新工艺和新技术促进了深海油田的开发。
化石燃料正在向高效节能、洁净环保的方向发展。全球范围的节能技术革命已经展开,各国都在通过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来降低能源需求量,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下降了30%以上,机动车的燃油效能提高了近一倍。清洁能源技术迅速提高,各国纷纷推进清洁煤。
天然气的开发利用迅速增长并且前景广阔。天然气储量丰富,迄今仅开了全球总储量的16%,而且污染较小,可以作为石油的替代品,消费量将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有望超越煤炭成为第二大能源载体。天然气水合物是深藏海底的固体天然气,测算储量是化石能源储量的2倍,而且杂质少,无污染,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日、美等国已经获取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样品,我国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有望继石油之后成为人类的又一支柱能源。
各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引人瞩目。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发迅速展开,尤其是美、日、中等国都在大力开发氢燃料电池技术,使用氢燃料电池的汽车样机已经上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将出现氢燃料电池的公共汽车。到本世纪中期,人类有望进入“新能源时代”。
核能的开发利用重新受到重视。由于技术的进步,核电站的安全性、核废物处理等难题得到解决,中国、芬兰、美国都着手建设新一代核电站,国际原子能机构实施了先进核燃料,日、法、美、俄等国推动了核聚变能的远期商业应用,核能将进入新一轮发展期。□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研究员)
2007年十件国际大事
2021年5月14日24时,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再次开启。根据国际市场上的行情,预计本次汽柴油上调118元/吨,折合升价,92号汽油每升上调0.09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10元。
目前92#汽油的油站价为6.76元/升,本次调价后将上涨到6.85元。至此国内油价已经达到七连涨,预计用不了多长时间,油价将再次进入7元时代。油价节节攀升,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国际油价整体为上涨趋势。从今年以来,随着疫苗的研发成功并大量运用,世界多个主要国家的疫情有所缓解,随之带来的是全球经济的复苏,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世界主要经济体的GDP也可一见端倪,而石油需要也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油价应声而涨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必将带动国内油价的上涨,这是很正常的经济现象。
国际形势变化。近段时间以来,中东的局势不断恶化,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在加沙地带再次大打出手。我们知道,世界石油的主要储藏地就位于中东,而巴以之间的冲突肯定会对石油的生产销售带来严重影响。
物以稀而贵。根据市场定律,在石油需求不变或者增加的情况下,当石油产出少了,就会造成市场供小于求的局面,那带来的必定是石油价格的上涨。
中石油中石化的运营成本。国内主要的原油供应企业非中石油中石化莫属。众所周知,这两家企业都是国字号企业,规模宠大,而石油在运回国内后,也需要进行生产提炼、运输、存储及销售等环节,都需要成本。巨大的成本压力最终会体现在油价价格上,这也使得国内成品油价屡创新高的原因。
今年以来,国际上的很多原材料价格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而石油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原材料,出现价格上调也就不奇怪了。
唯一的好消息是,本次上调的幅度不大,加满一箱油的价格要比之前多5元左右,还是可以接受的。
国产特种钢横空出世!几大巨头联合攻破,3亿桶原油储备仍不乐观
一、巴以政坛变化双方冲突加剧 1月,以色列前进党***奥尔默特接替病重的总理沙龙,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获执政地位。以巴互不承认并相互敌视,美国等西方国家调解力度降低,导致巴以冲突此起彼伏。以色列于6月和11月对加沙发动“夏雨”和“秋云”军事行动,造成上千巴勒斯坦人伤亡。以色列和一些西方国家中止对巴经援,使巴经济雪上加霜。巴各方组建联合的努力未取得成果,巴政局出现剧烈动荡。 二、埃及客轮红海失事千人遇难 2月2日,埃及“萨拉姆(和平)98”号客轮在从沙特阿拉伯杜巴港开往埃及塞法杰港途中发生故障后在红海沉没,船上1000多人遇难,380多人受伤。调查显示,客轮在事发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埃及总检察长指控客轮沉没中的6名责任人犯有玩忽职守罪,对他们正式提起诉讼,并对逃逸海外的事故船所属公司的老板发出国际通缉令。另外,埃及行政法院还将59名涉嫌玩忽职守人员移交纪律法院审判。 三、伊拉克安全局势恶化 2月以来,伊拉克安全局势不断恶化,伊境内反美力量活跃,暴力袭击频仍,教派冲突愈演愈烈,数以万计的伊拉克人在冲突中丧生,约42万人逃离家园。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已有60万伊拉克平民死于暴力活动,驻伊美军已有近3000人死亡。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伊拉克已经陷入内战。伊拉克乱局对美国内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美国民主党在国会中期选举中重新夺回参众两院的控制权,对伊政策持强硬态度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辞职。 四、黎以武装冲突造成灾难 7月12日,以色列以营救被士兵为由对黎巴嫩发动大规模军事入侵行动,黎巴嫩武装顽强抵抗。持续34天的血腥冲突造成约2000人丧生,近百万人沦为难民,黎巴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多亿美元。8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01号决议。8月14日,黎以双方实现全面停火。黎以冲突加剧了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对抗,中东局势更趋复杂动荡。 五、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 7月14日,纽约商品原油期货价格受伊朗核问题等影响,一度创下每桶78.40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此后,随着全球原油库存增加,市场对原油供应紧张的担忧缓解,油价开始大幅回落,曾跌破每桶60美元。10月20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削减原油产量,以阻止油价持续大幅下跌。目前纽约市场油价在每桶60美元上下波动。油价回落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增长。 六、冥王星不再列为太阳系行星 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不再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列为太阳系行星,从而使太阳系行星数目由传统的9颗减为8颗。按照大会表决通过的行星新定义,太阳系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被归入矮行星。行星和矮行星是两种不同类别的天体。 七、安倍执政后迅速访华 9月26日,当选日本首相,接替小泉纯一郎。10月,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为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安倍成功访华,中日两国***就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实现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大目标达成广泛共识。中日关系已打开持续五年的政治僵局,走上正常发展轨道。 八、核不扩散努力遭遇重大挫折 10月9日,朝鲜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朝鲜核试验,要求朝鲜放弃核武器和核,立即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并决定针对朝方核、导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领域取制裁措施。这一年中,伊朗核问题持续升温,联合国安理会介入和美、俄、中、英、法、德六国所作的努力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2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对伊朗的核和弹道导弹项目实施制裁,但伊朗表示拒绝执行这一决议。 九、联合国产生新一任秘书长 10月13日,第61届联合国大会举行全体会议并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激烈的联合国秘书长竞选尘埃落定。接替现任秘书长安南的潘基文将是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国家的联合国秘书长,任期自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十、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 11月4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中国和48个非洲国家的元首、首脑或代表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中非国家***本着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宗旨,共商推动中非关系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计,一致同意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峰会审议通过的《北京峰会宣言》和《北京行动》对今后中非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求纳
13年由于巴以双方再次冲突,导致中东石油供应缺失,进而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经济上也造成了巨大损失。自此以后,西方国家对于石油储备倍加重视,为此还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现今战争对于战前储备十分重视,能源储备更是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原油进口国,对于国外的依存高达60%,一旦战时原油供给受制于人,对于战争局势影响将无法想象。
出品|国器
日本石油储备200天位居
依照国际能源机构规定,国家需要至少90天以上的石油储备。像美国早已达到150天的储存量,而亚洲地区石油储备最多的还是能源稀缺的日本,其石油储备可以达到快200天。我国为了使能源供给安全,在2004年开始了石油储备建设的漫长征程,根据建设,预计用三期工程,于2020年完成石油储备硬件设施。在一期工程将黄岛、镇海、大连、舟山这四个地方作为储油基地,在建造时却存在很大的技术障碍。
中国国产特种钢一举打破日本高强度钢板的垄断
在地面建设大型储油罐,对于储油罐本身的钢铁强度和屈服度有很大要求,而我国当时没有相应的技术,只有向日本进口高强度钢板来应对,在知道中国无法建造出高强度钢板,并且需求还很大后,日本众多商家便纷纷上涨售价牟取暴利。为了打破日本的垄断,国家开始组织多部门多机构联合攻克难关。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高达730MPa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度在490MPa以上的钢板终于由武钢、宝钢等几大公司打造出来,其各方面数据都达到了甚至超过了日本的同类产品。
中国地下挖洞水封的另辟蹊径储油方式
日本对中国高强度钢板的垄断一举被打破,为国家储备更多的石油提供了设施基础。第一期工程于2010年完成后,我国马上开始二期工程,在天津、锦州、舟山等八个城市建造更大的储油基地。我国并没有“沉迷”于地面大型储油罐建设,在二期工程黄岛国家石油储备中另辟蹊径,选择了水封岩洞库。水封岩洞库建造于地下数十米处,只需利用岩体由人工挖掘形成洞室,再利用水封就可以,这种方法不仅造价低,占地少,其运营成本也低,就是要建设的时间较长,更重要的是安全可靠。
中国3亿桶原油储备仍是任重而道远
中国目前已有3亿桶原油储备,可供30多天的用量,相较于90天的标准虽然还有一定距离,但我国已明确石油储备的重要,在决策上十分有远见,原油储备基地建设都赶上了石油价格下跌,我国第一时间就购入了大批低价石油。但应知道,与世界储油一流的日本相比我国在石油储备安全、技术等方面还远远不足,石油储备量是日后战争胜利的关键,我国石油储备道路任重而道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